4/19/2018 4:39:00 PM
對翻譯行業來說,人和AI都不能少(三)
事實上人類力量所能翻譯的,是人類文明中微不足道的一個量,還有大量東西需要翻譯,而人類譯者不可能有精力翻譯出來,所以我們應該慶幸隨著需求的爆發人工智能翻譯出現了。
我們應該思考一下為什么譯者的收入不能水漲船高?為什么人們看不懂不馬上交給譯者或者翻譯公司翻譯?為什么譯者會覺得翻譯枯燥?其實是因為一種語言不翻譯成母語,用戶看不懂,但需要翻譯的信息中50-70%屬于簡單信息,甚至是對用戶意義不大的信息。也就是說,簡單信息對于譯者翻譯來講如同搬磚,沒有價值感。對于客戶來講翻譯是為了了解和理解,核心部分沒有那么多,但不翻譯又看不懂,所以用戶會感到投入產出不合算。所以機器翻譯的進步,不但可以幫助用戶節約成本,而且可以讓譯者做有價值的翻譯而感受樂趣。
所以,譯者應該從“搬磚”的定位到“用起重機搬磚”的定位。這就是樂文翻譯公司提出的“人機共譯”。人類譯者可以將機器譯者作為自己的團隊成員之一,自己做這個team的leader,做體現人類智慧的、機器成員做不了的翻譯,以及用人工智能翻譯過程管理。也就是說人工智能在翻譯領域的價值絕不僅僅是翻譯這一個動作,完全可以作用于翻譯整個流程。
有數據表明,中國解放以來引進的圖書大概17萬種,而全世界暢銷的英文圖書大概324萬種,大約95%的圖書沒有進入中國。不是中國讀者不需要,而是很多外文書看不懂看不到。由此可見,信息量海量是可見的事實,這直接導致翻譯需求更加多樣化和復雜,翻譯效率和質量需要同步提升。因此,行業更應合理運用AI,快速完成低端翻譯任務,解放翻譯生產力;把更多的譯者放在高級翻譯領域中,創造更大價值。
譯者是一個偉大的人群,用總理的話說‘他們是人類文明傳播的使者’,但他們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不僅存在“搬磚”的糾結,還有翻譯勞動按照字數計算的不科學性,比如譯者為了將一句話翻譯準確,查閱資料可能花一小時,但客戶只按翻譯字數算錢,這個顯然不公平。最重要的是,譯者的這種勞動價值難以被全球遇到同樣情形的譯者復用,所以價值又得不到體現。而全球可能無數人還在重復這樣的工作,資源浪費巨大。
“AI威脅” 論雖然喚醒人類重視人工智能翻譯,但也給翻譯行業造成困擾,使得學翻譯的人為自己前途擔憂,這必將導致翻譯人才缺失,而翻譯其實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這就會為人類文明傳播速度和效果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