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9dff7"></u>
  • <var id="9dff7"><code id="9dff7"><meter id="9dff7"></meter></code></var>
      <sub id="9dff7"><address id="9dff7"></address></sub>
      <form id="9dff7"><source id="9dff7"><track id="9dff7"></track></source></form>

    1. <sub id="9dff7"></sub>

      <sub id="9dff7"><listing id="9dff7"></listing></sub>
      <wbr id="9dff7"></wbr>
      <wbr id="9dff7"></wbr>

      手機號
      驗證碼
      立即登錄    忘記密碼? 注冊
      手機號
      郵箱
      立即登錄    免費注冊 找回密碼

      4/19/2018 4:44:00 PM

      對于翻譯這個職業前景怎么樣的分析詳解?(上)

      我在英法德日等外語傾注十年心血,工作中給大項目翻譯過,是該職業擁護者。但我越來越感覺到:專職翻譯數量在減少,傳統純翻譯會逐漸的幾近消亡。然而這并不代表翻譯專業的孩子會失業,只是全職翻譯要求會更高,當然擇業路徑也會更加廣泛。第一、對翻譯職業的沖擊并不僅僅是機器翻譯,既然題主問了,就先從人工智能說起:目前的machine learning和非傳統數據的hadoop/map reduce,已經做得相當不錯。工作給中國駐歐洲的銀行和基金公司做咨詢,上百頁的財務報表、規章、合同,我一般google翻譯打草稿,然后把語法上生硬的,用詞細微之處人為調整一下。當然報表規章有套路,無需文學修飾。但實際上:翻譯市場本身就是商業化標準化內容多,而文藝類比重小。“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詩篇,或者中古拉丁劇作,人工智能做不出來,但是市場需求也小。翻譯行業的主要客戶就是跨國公司國際機構,他們所需要的都是標準化的內容,被人工智能取代不會太久遠。不論口譯或筆譯,語言傳達的信息,其類型都可分為“客觀理性”和“主觀情感”兩部分。翻譯市場里,客觀理性的成分更大,人工智能處理起來容易得多。對于感情豐富的文學作品影視劇,人工智能無能為力,但語言中融匯的情感,往往依賴歷史文化背景,即使是人工翻譯,也難淋漓盡致,而且市場議價能力相對更小。關于機器翻譯方面,從我個人所見而總結,在國際貿易的導向下,商業類、工程類技術類的部分,會越來越多的被機器翻譯滲透。尤其是在前沿的領域,英語術語會成為其他小語種的標尺。翻譯過此類文獻的可能都有體會,以德漢為例,某些專業詞匯,在德漢字典或數據庫根本找不到。但是通過德語->英語->漢語這樣就容易很多,所以google算法這一路徑都玩壞了。甚至連日語翻譯成漢語,google翻譯都會出現,“近い→close→關閉”這種bug.

      閱讀文章:積分+1
      男女全黄一级带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