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018 3:31:00 PM
閱讀理解輕松過,焦作譯員口譯考試沒問題
想要成為一名專業的口譯人員,在考試中你的閱讀理解一定要過關。面對口譯考試,別擔心。
第一大戰略:跳讀式閱讀法
先讀文章再答題目:容易把握文章主旨思路,全面接受信息,但非常浪費時間;
先讀題目再讀文章:在五道題中找好解題線索,然后回原文重疊定位,非常節省時間,但由于定位時沒有上下文基礎,容易產生誤解;
邊讀文章邊讀題目:減輕長文章的記憶負擔,確定答案準確度高;但前提是命題采用了順序原則,即五題所問信息依照文章介紹信息先后設置,如果打亂,會感到難以及時找到對應;其實這種讀法依然耗費時間。
邊讀題目邊看文章:讀一個題目搜索一個相關對應句或對應段,減輕記憶負擔,成功率較高及其節省時間。此種方法對細節題最適用,但由于掌握信息不夠全面和連貫,碰到主旨題或判斷正誤題時就不容易定位。
四種方法各有利弊,但對考生來說,在口譯考試過程中既要搶時間,通過快速閱讀和跳讀提高效率。
第二大戰略:同義表達定位原則
閱讀選擇題中,考查最多的是細節定位題。我們的一般做法是找到原文中的對應句和對應表達,要注意對應表達往往是意義等同,但措詞不同。同義近義的現象非常多。
第三大戰略:排除六類干擾項
干擾項的設計有其特殊規律,主要有以下六種類型:
1. 無中生有型:
原文從未提到,找不到具體出處。只是和考點有一定類比關系,或者本身在現實中具備合理性,使得考生誤以為選項中的判斷是對的。仔細核對,我們就會發現自己被從不曾提及的信息欺騙了。
2. 正話反說型或反話正說型:
原文中提到了肯定內容,選項卻反其道而說之;原文給予否定的信息,選項卻正面肯定。這類選項經常在反義詞上下工夫,或者僅僅加了個not,用來迷惑是非不明、記憶不清的考生。
3. 張冠李戴型:
原文中提到了若干個同類事物,如國家、人物、年代等。出題者有意將信息打亂,明明是美國制造卻說是日本制造,明明是Charles Dickens的作品卻安到了Hemingway身上,明明是1956年卻非要說是1965年。將信息重新組合亂扣帽子的現象可稱為張冠李戴型。
4. 虎頭蛇尾型:
選項在陳述信息時照搬原句的80%,卻在最后一兩個單詞上出了問題。考生發現了熟悉的信息時迫不及待就作了選擇,沒料到最后一個單詞是錯誤表達,使信息到最后偏離了方向,這類信息迷惑性極大。
5. 以偏蓋全型:
原文陳述的內容有幾個細節組成,而選項在回應問題時只提及一個細節,這樣就無法正確解釋文章的內容。我們不能只見樹木就以為是森林,要注意其它選項是否展示了整個森林。
6. 極端表達型:
選項在陳述信息時基本照搬原句,只不過在中間插入了the only, all, 或形容詞的最高級。原本客觀平穩的表述突然以極端方式表達出來,十有八九是有問題的。閱讀老師們都會建議,一看到這些極端表達時就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