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2018 2:07:00 PM
周口翻譯公司:電影片名的翻譯策略
電影片名的翻譯策略
好的電影片名能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造成觀眾心理上的“先行消費”,成為影片質量和特色的象征,因此,人們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推出種種妙趣橫生、生動活潑、獨特新奇的電影片名,以激發觀眾的欣賞欲望。如何進行翻譯,才能使片名在影片宣傳活動中產生轟動效應,達到影片的宣傳效果呢?
一個成功的譯名應該能夠深入觀眾的內心世界,激發觀眾產生豐富的聯想,促使欣賞過程順利進行。要實現這些目的,需要有一定的翻譯方法來進行指導,有鑒于此,周口翻譯公司在分析大量譯例的基礎上總結出了英文電影片名在翻譯過程中常用的五種方法:即音譯、直譯、意譯、編譯和擴譯,以及在此方面對廣大英語學習者、英文電影愛好者有所助益。
(一)音譯。
音譯就是根據發音將片名譯成另一種語言。英文電影中有不少影片用片中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發生的地點作為片名,這類片名翻譯通常采用音譯。
如:影片Ben-Hur在1959年獲得了奧斯卡獎11項大獎,本片根據圣經故事改編,長達三個半小時,場面宏偉,氣勢磅礴,Ben-Hu是片中主人公的名字,片名就音譯為《賓虛》;
(二)直譯。
在不引起誤解的前提下,電影片名常采用直譯,即按照字面意思來譯。直譯是一種重要的翻譯方法,有不少優點,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思想內容和表達形式,使二者達到完美的統一,從而保證了原片名的“原汁味”,所以適宜直譯的片名應該盡量直譯,這也是我國傳統譯界認可的最佳翻譯方法。
如根據美國著名鄉村音樂歌后洛莉塔?琳恩的生平改編的傳記體影片The Miner's Daughter直譯為《礦工的女兒》;第24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An American in Paris譯為《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三)編譯。
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認為,翻譯就是要使譯文“最切近、最自然地”達到與原文的等值,而功能等值就是要使譯語讀者在接受信息時產生與源語讀者大致相同的感覺。將這一理論運用到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中,就要不拘泥于片名形式上的對應,而是在充分理解影片的內容、風格及內涵等的基礎上,發揮中文的優勢和特長,立足于觀眾的接受與審美力,用最切近又最自然的中文將片名內容表達出來,求得功能上的等值。這種方法被稱作“編譯”,是對直譯和意譯的補充。編譯與意譯有著很大的區別:意譯需要結合原片名翻譯且基本與原片名接近;編譯則完全脫離了原片名,在譯名中看不到原片名的影子。
(四)擴譯。
有些英文電影片名在翻譯時需要增加一些詞來解釋原名,以達到既忠實于原影片內容,又顧及目的語的觀眾習慣,這種在翻譯時增加詞的方法就是擴譯。
如:20世紀70年代著名恐怖片Carrie譯為《魔女嘉莉》;在1991年引起廣泛關注的影片JFK譯為《刺殺肯尼迪》;這些譯名在翻譯時都采用了擴譯的方法。
電影片名是語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統一體,因此,片名翻譯時宜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力求音形意俱佳,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達到與原片名同樣的功能。
著名的周口翻譯公司的核心團隊主要由翻譯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資深人士組成,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對于互聯網和翻譯行業的發展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目前的團隊規模近百人。詳情咨詢,歡迎致電:400-895-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