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2018 3:27:00 PM
周口翻譯公司帶你認識翻譯界的泰斗
周口翻譯公司帶你認識翻譯界的泰斗--許淵沖
“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喜歡的在一起,做喜歡的事。把一個國家創造的美轉化為全世界的美,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樂趣?!薄S淵沖。
每到九月,如期而至的《開學第一課》請來了許淵沖先生,他和董卿的一席對談感動了無數網友。這位96歲的翻譯界泰斗瞬間又雙叒叕上了熱搜榜。
96歲的北京大學教授許淵沖,是本次《開學第一課》最年長的嘉賓,也是《開學第一課》十年以來最年長的“任課教師”。
他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余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在節目中,許老的眾多光榮事跡令人動容。2014年8月2日,他榮獲國際譯聯杰出文學翻譯獎(北極光文學翻譯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同年,獲北京大學大雅獎。許老在譯界碩果累累,鮮有人能望其項背。
許淵沖在現場表示:“我們中國人,就應該自信,就應該有點狂的精神。五千年的文化,是智慧的傳承,是精神的傳遞?!彼脠远ㄓ辛Φ男判?,支撐著清癯的身軀,用洪亮的嗓音,向同學們傳遞自己對翻譯事業的熱忱,用筆尖托起了傳統文化“走出去”的希望。守住這份熱忱與希冀,傳統文化必將永葆青春活力,我們的中華驕傲定能生生不息。
許淵沖代表作有:《詩經》、《楚辭》、《中國不朽詩三百首》、《漢魏唐宋詩詞》、《毛澤東詩詞選》、《西廂記》、《埃及艷后》、《昆廷·杜沃德》、《雨果戲劇選》、《紅與黑》、《包法利夫人》、《人世之初》、《約翰·克利斯托夫》、《追憶似水年華》以及《翻譯的藝術》、《文學翻譯談》、《中國翻譯百誤》等。
許淵沖和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那個年代的人,熱愛科學,也熱愛中國詩詞文學?;蛟S正是這一份熱愛,促使許老源源不斷地翻譯古詩詞,分享給全世界的人民。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談談許淵沖的翻譯特色。
許淵沖提出“三美論”,即意美、音美、形美。所謂意美,就是在翻譯時體現出原作的內容美;音美要求譯文押韻、順口、好聽;形美,則要求詩的行數長短整齊,句子對仗工整?!叭勒摗闭窃凇靶?、達、雅”等理論的基礎上,對傳統翻譯標準的具體化。
1.唐代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許淵沖指出,在這首詩中,“清明時節”不是指天氣,而是悼念亡人的節日,所以不能按字面對等翻成“the Pure Brightness Day”,而要翻成“the Mourning Day”;
“雨紛紛”如果光譯為“it drizzles thick”傳達不出原文的意境,把雨水比作眼淚則能體現哀悼之情,所以譯為“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路上行人”不是指一般的過路人,而是特指上墳悼念死者的親友,所以翻譯為“mourner”;
“斷魂”譯成“傷心”略輕,譯成“心碎”略重,但許老認為這里“過之”勝于“不及”,所以整句譯為“a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酒家”不能直接譯為“public house”,因為英國的酒家太熱鬧,而翻譯為“wineshop”又可能指賣酒而不喝酒的酒店,所以需要補充為“a wineshop to drown his sad hours”。
“杏花村”是酒店的名字,不能直譯為“村”,所以處理為“a cot amid apricot flowers”(一片杏花中的小屋).
整首詩翻譯如下: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icot flowers.
2. 《詩經》
《詩經》中一首最美的短詩《詩經·采薇》,寫戰后士兵回家的情形: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這句話說的是當我離家去打仗的時候,楊柳也舍不得我走。
將“楊柳依依”翻譯成了“楊柳飄揚”就不準確了,可以翻成“When I left there , willows shed tear。
這才能表達原文世界大同的理想,傳達原文的意美;譯文有韻,傳達了原文的音美;譯文整齊,傳達了原文的形美。
最后,附上許淵沖對一些經典詩句的精彩翻譯,感受一下許老的譯文之美,供大家品讀。
千山鳥飛絕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萬徑人蹤滅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孤舟蓑笠翁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獨釣寒江雪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柳宗元《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