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2019 5:24:00 PM
小語種翻譯-荷蘭語翻譯版關于毛澤東
近日,青少年讀物《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荷蘭語版在海牙中國文化中心發布。此前,《偉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讀馬克思》已翻譯成荷蘭語出版,并在同題材圖書中銷量可觀。今天樂文翻譯公司的小編淺析荷蘭語翻譯版關于毛澤東,下面請大家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毛澤東的資訊吧!
《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和《偉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讀馬克思》兩本書均由北京大學教授韓毓海撰寫。兩書的荷蘭語翻譯韋斯特拉-奈海斯表示,荷蘭語翻譯這兩部作品很有意義,因為馬克思和毛澤東對世界歷史影響巨大,兩書的原文和譯文都非常適合青少年,相信小讀者一定會記住這兩位偉人的名字和故事。
目前,兩書版權已輸出到美國、荷蘭、尼泊爾等國,德國、意大利也有出版社積極洽談相關版權。今天,學習小組推薦兩本書的作者韓毓海教授在《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荷蘭語翻譯版發布會上的致辭。
“在大風大浪里鍛煉成長”(在荷蘭語翻譯版發布會上的致辭)
韓毓海
各位尊敬的嘉賓,朋友們:
荷蘭與中國相距遙遠,但卻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命運。1567年是中國明朝的隆慶元年,這一年,中國皇帝下詔,確定白銀為王朝的稅收貨幣,從那時起,大量的美洲白銀通過菲律賓運往中國,西班牙占領了宿務港后,把這塊土地按照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
1620年,西班牙人在太平洋上遇到了強勁的對手,這就是荷蘭,荷蘭占領了臺灣,并從那里封鎖了西班牙向中國運銀的通道,從而造成了明朝巨大的通貨危機,20年后的1644年,明朝瓦解并為清朝所代替。
我在《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一書中描述了這個過程,這本書曾是中國的暢銷書,也是我第一本被介紹到海外的書。我的兩本新書《少年讀馬克思》和《一起來讀毛澤東》,盡管沒有直接寫到荷蘭對現代中國的影響,但我今天想說的是:荷蘭對于現代中國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馬克思的思想改變了現代中國的命運,他有一半荷蘭血統,而他的姨父利奧·飛利浦和姨媽索菲亞創辦的荷蘭飛利浦公司,至今在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多的用戶。1872年9月2-7日,就是在這里——在海牙這個偉大的城市,馬克思和恩格斯領導舉辦了國際工人協會海牙代表大會,這標志著世界勞動人民政黨組織的誕生。
1921年,荷蘭共產黨人馬林協助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并參與了中共一大,馬林就誕生于海牙附近的鹿特丹市。他協助創建的中國共產黨,現在已經有了近8900萬黨員。今天,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導的“一帶一路”正為荷蘭人民所認同和歡迎。
100年前,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為一本題為《倫理學原理》的著作寫了1萬2千字的批注,這本泡爾生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另外一本書的通俗版,那本更有開創性的著作就是斯賓諾莎的《倫理學》。22歲的毛澤東在長沙省立圖書館自修時,讀過斯賓諾莎的這本書,讀這本書時,窮學生毛澤東也過著斯賓諾莎式的日子——他每天只能買兩塊米糕充饑。
毛澤東是農民的兒子,他畢生最關注的是農民問題,他為中國農民奮斗了一生。昨天,在參觀梵高紀念館時,我們注意到梵高的名言,梵高說:“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畫農民,表現農民的生活,要畫好農民,就必須深入農村,與農民生活在一起”。在梵高被疾病擊垮之前,他就是這樣做的。在《吃土豆的人》這幅偉大作品前駐足時,我想起毛澤東主席和他畢生的事業。
馬克思和毛澤東都是革命者,而在馬克思和毛澤東之前,還沒有哪一種哲學像斯賓諾莎的倫理學更具有革命性。斯賓諾莎在《倫理學》中說:人們只是把自己可以理解、可以想象的世界稱為有序的,“他們還說,天創造萬物,次序井然;
這樣一來,他們不知不覺地便認為神也有想象了;他們的意思似乎是說,神為了便于人的想象起見,特別創造萬物使其井然有序,以便使人們想象。但他們沒有考慮到,天地間遠超乎想象以外的東西,實無限地多,而我們的想象力畢竟薄弱,足以使我們想象惑亂的東西也不可勝數。”
斯賓諾莎的哲學是勇敢者的哲學——荷蘭人是勇敢的,是因為他們敢于面對被常人視為無序的世界,正如他們勇敢地面對大風大浪和波濤洶涌的海洋。1972年,毛澤東主席在北京會見來訪的尼克松,開啟了一個時代。
毛澤東沒有與尼克松進行意識形態爭論,而只是談哲學。我想,毛主席和尼克松都會認為:世界上沒有唯一的秩序,而哲學不是關于唯一秩序的表述,因為哲學是達致意識形態寬容的語言。順便說一下——我相信,也正是秉持這種精神,我的這兩本關于馬克思和毛澤東的書,才可能在荷蘭出版。
我還想強調的是,斯賓諾莎與毛澤東的哲學,與世界上流行的哲學完全不同。因為自柏拉圖以來,哲學就是關于精神和心靈的學問,而在斯賓諾莎和毛澤東看來,精神和心靈不過是身體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柔軟、最脆弱、最敏感、最易變的那一部分。
斯賓諾莎的著名觀點是:心靈和精神是人類欲望的源泉,而人要不被盲目的欲望所左右,靠理性的冥想是不行的,因為這要靠強健的身體。而毛澤東正式發表的第一篇論文叫《體育之研究》,刊發在著名的《新青年》雜志上,那是他26歲時的作品。這篇論文提出了“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的主張。
毛澤東不僅這樣說,而且這樣去做,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曾經在暑假期間與其他兩位同學在湘江邊讀書鍛煉,他們在大風里,暴雨中,烈日下赤膊而立,毛澤東把這稱為“風浴”“雨浴”和“日浴”。
正是依靠著這樣的身體,毛主席帶領他的同志們才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70歲時,毛澤東再次暢游長江,那時,他號召共產黨到大風大浪里去,洗掉身上的腐敗與污垢。斯賓諾莎說過,“要想人不是自然的一部分,不遵循自然的共同秩序乃是不可能之事”。
斯賓諾莎和毛澤東提供了這樣一種自然觀,而這種自然觀與達爾文的觀點完全不同,在達爾文那里,由于資源是有限的,所以人只有通過殘酷的競爭才能使自己獲得最大資源。但在毛澤東看來,這種自然觀不過是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社會政策背書。
毛澤東認為,自然界的萬物之間是互相激發、互相奉獻、互相合作的,自由不是競爭,而是合作,因此,他在青年時代的詩歌中這樣寫到:“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毛澤東身高一米八四,在他那個時代的中國人中,這樣的身高不多見,而按照荷蘭的標準來說,這也許正是一個標準身高。
在他的晚年,毛澤東曾經與斯諾說,我希望去密西西比河游泳,就作為一個游客去,只是去游泳。我不敢想象,如果毛澤東活著,當他得知一本關于他的小書在荷蘭出版會做何感想。但我相信,他一定非常喜歡荷蘭,這不僅因為他是斯賓諾莎的忠實讀者,而且因為他畢生所最愛的是風、是海,是大風大浪。這是因為毛澤東畢生喜歡在大風大浪中游泳、遠航。
毛澤東年青時代曾經寫過:“大風卷海,波瀾縱橫,登舟者引以為壯,況生死之大波瀾何獨不知引以為壯乎?”這也讓我想起斯賓諾莎的名句:“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關于死的默念,而是對于生的沉思?!倍裁词巧??生就是勇敢面對未知的新世界,生,就是在大風大浪里鍛煉成長。
以上就是樂文翻譯公司小編總結的荷蘭語翻譯版毛澤東資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毛澤東相關閱讀,敬請登錄樂文翻譯公司的官網查看!
——選自:樂文翻譯公司
樂文翻譯公司目前是國內專業的翻譯機構之一,樂文翻譯公司秉承“誠信 專業”的服務理念,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流服務。了解更多信息:請發郵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電:400-895-6679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