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2018 3:57:00 PM
翻譯的過程(2):表達
是翻譯過程中的第二步,是實現由英語到漢語信息轉換的關鍵。理解是表達的基礎,表達是理解的目的和結果。表達好壞取決于對英語的理解程度和譯者駕馭漢語的能力。
理解準確則莫定了表達的基礎,為確保譯文的科學性創造了條件。但理解準確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夠譯出高質量的譯文,這是因為翻譯還有其藝術性。而藝術性則依賴譯者的漢語水平、翻譯技巧。
在翻譯中性文體時,譯語總體形式上,要避免使用冷僻罕見的詞匯或陳詞濫調,要使用標準、規范的現代漢語,盡量使譯文通順曉暢。具體而言,首先要做到遣詞準確無誤,其次還要考慮語體、修辭等因素。切忌不求甚解,率而操斛,隨便亂譯的傾向。例如,a little, yellow, ragged, lame, unshaven beggar語義比較清楚,有人將其譯為“一個要飯的,身材短小,面黃肌瘦,衣衫檻樓,滿臉短髭,致使表達出現了遺詞失當和各種語體混雜的錯誤。譯者沒有弄清漢語的“髭”是書面用語,且相當于英語的moustache,“要飯的”和“衣衫檻樓”等詞也不屬于同一語域。
另外,表達形式還受社會方言、地域方言和英語語體色彩的影響。例如: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us to have breakfast on the train?
a.我們可以在列車上用早餐嗎?
b.咱們能在火車上吃早飯嗎?
(根據英語語體,譯文a比譯文b較為合適。)
由此可見,理解英語只是翻譯過程的第一步,譯文準確妥帖與否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表達恰當得體才是翻譯的目的。
一般來講,翻譯界大都認為表達有直譯和意譯之分,前者近乎替換,后者相當于釋義。
1.直譯、所謂直譯是指在譯文中采用與原文的表達方法、句子結構、語體風格等都相似的對等語直接將原語的內容表達出來的方法。這種方法要求譯文語句的形式和內容與原文語句較相似,在翻譯過程中基本不改變原語的形式,更不能改變原語的內容。直譯強調“形似”,依照原文的形式將其逐一翻譯出來。
直譯是翻譯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翻譯方法。在實際翻譯中,直譯的使用頻率遠遠高于意譯。這是因為,人類的需求、情感、意志、生存環境、生產活動等等相同點遠遠多于不同點。在語言表達上,相同點也是多于不同點。因此,直譯也就成了一種重要的方法。
直譯法的主要特點是偏重照顧原語的字面意義,因為只要按原語字面意義譯過來,原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在譯文中才十分清楚。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翻譯中,必須把直譯與“硬譯“或“死譯”區分開來,因為任何兩種不同語言,在詞法、句法和表現習慣等方面都有不同之處。因此,直譯時,句子成分的順序也時常需要進行調整。逐詞逐句不更改原文字的詞序、句型結構、句序進行翻譯就是硬譯。除非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一般硬譯是行不通的.因為硬譯會使譯文“貌”不合而“神”又離,難以符合漢語規范、讓人不可卒讀。例如,我們不能將“I am very happy”譯作“我是很高興”,更不能將the Milky Way譯作“牛奶路”,將lie on his back譯作“躺在他的背上”。
2.意譯、意譯指在譯文中舍棄原句的表達法,另覓同義等效的表達法的翻譯方法。意譯時,譯者可對原作的形式與內容按照譯人語的習慣進行較大的變化或調整。
雖然人類的共同之處大于不同之處.但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人們還存在著各種差異。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思維方式等等,都給各民族語言中的詞匯、句法結構和表達方式產生較大的影響,使各種語言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在翻譯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語言形式和意義不一致的情況。這時,直譯已不能把原語的真正含義再現出來,因而往往需借助意譯來解決這一矛盾。意譯強調“神似”,依照原文所蘊含的深層意義,靈活地把原文的意義表達出來。
直譯和意譯是兩種基本的翻譯方法。直譯有助于保留原文的格調并引進新鮮、生動的詞語、句法結構和表達方法,從而使譯語不斷豐富、日臻完善;同時能夠保留原文的異國情調或稱"洋味兒"。
——選自:樂文翻譯
樂文翻譯目前是國內專業的翻譯機構之一,公司秉承“誠信 專業”的服務理念,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流服務。了解更多信息:請發郵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電:400-895-6679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