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2018 5:10:00 PM
翻譯譯員的笑容
●原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中英翻譯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陳佐洱首度揭秘香港回歸談判最后階段的真實細節,是了解香港回歸歷史不可多得的力作。
●作者說:“這本書,是我對交接香港過程中一小段歷史的交代,也是對自己度過的那段歲月、對后人作的一個交代?!?/span>
●本文為作者授權本報首發,《交接香港———親歷中英翻譯談判最后1208天》一書即將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此時,我發現坐在對面包雅倫代表旁的譯員陳淑華小姐眼睛亮了起來,臉上綻放笑容但又瞬間收斂,恢復一本正經的常態,埋頭速記老包的回應,然后用平淡的中性語調準確翻譯成中文。
陳翻譯是港英政府翻譯室的首席譯員,業務最強,據說撒切爾夫人來港也是她擔任翻譯,她不僅英文好,而且中文、普通話也很好,尤其擅長運用中國的成語、諺語,比如能把“耳熟能詳”等不太熱門的詞組在即席翻譯時脫口而出,多場談判中這個“耳熟能詳”詞組曾在她的口中切近地出現過多次,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給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她在執行公務時的微妙心態,這幾年,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幾項重要談判的英方譯員都是由陳小姐擔任,所以我和她雖然個別交談機會不多,但觀察她,甚至注視她的機會卻不少,因為我需要借助她的翻譯,一字不漏地了解英方組長說的話。我發現,她不但是一位忠于職守的公務員,而且作為譯員她認真踐行嚴復先生提倡的“信達雅”職業操守,一絲不茍,甚至力圖善美;即使在談判桌旁,她的心態也是與絕大多數的香港同胞一樣———希望中英雙方在香港過渡期加強合作。對于每一次談判沖突深層的原委道理她可能不一定完全了解或者不太想去了解,但明白凡事中英和則香港幸,裂則香港衰,總希望自己能為此多出點力,又好像覺得無可奈何。所以,我能多次觀察到,雙方劇烈爭吵時,專家組成員的表情或許可以是激動乃至憤怒,而她的語調雖然一如既往地平淡,卻會流露出一絲痛苦;一旦雙方接近達成共識,她偶然也會情難自禁地調神暢情,流露出一絲激動和興奮。
我理解陳翻譯內心深處的糾葛。她所代表的香港公務員的素養和敬業精神,高質量的專業水準,給予我和專家組的同事們很大支持,也鞭策著我們為了同一個目標———香港實現平穩過渡———同心協力,甘苦與共。在迎接回歸的日日夜夜里,有多少同胞和陳翻譯一樣,默默奉獻著,和我們一起一步步邁向目標。
香港回歸后,陳淑華翻譯作為中國香港特區政府駐東京的貿易代表來北京,參加清華大學專門為香港特區高級公務員舉辦的短期國情培訓班。我會見培訓班全體學員時,才再一次見到她,這時的她神情煥然一新,更加有風采。
——選自:樂文翻譯
樂文翻譯目前是國內專業的翻譯機構之一,公司秉承“誠信 專業”的服務理念,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流服務。了解更多信息:請發郵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電:400-895-6679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