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9dff7"></u>
  • <var id="9dff7"><code id="9dff7"><meter id="9dff7"></meter></code></var>
      <sub id="9dff7"><address id="9dff7"></address></sub>
      <form id="9dff7"><source id="9dff7"><track id="9dff7"></track></source></form>

    1. <sub id="9dff7"></sub>

      <sub id="9dff7"><listing id="9dff7"></listing></sub>
      <wbr id="9dff7"></wbr>
      <wbr id="9dff7"></wbr>

      手機號
      驗證碼
      立即登錄    忘記密碼? 注冊
      手機號
      郵箱
      立即登錄    免費注冊 找回密碼

      4/19/2018 4:32:00 PM

      對翻譯行業來說,人和AI都不能少(二)

              截止今天的人工智能翻譯還是咖啡中的勺子,浸泡在咖啡里攪拌咖啡,但并不知道咖啡是什么味道,只有人才知道。機器翻譯更多是基于算法、算力利用語料數據訓練的結果,難以達到人類的智慧。

              翻譯是人類智慧的高地。語言文字是人腦“全息信息”的“一維表達”,對于語言的理解,是基于共同文化經歷體驗和共識的,不是單靠文字就可以理解的,兩種文字的映射的是這兩種文字背后的全息信息。所以,依靠大量一維語言文字的數據訓練出來的翻譯機器人,基本只能機械的“映射”,難以實現“全息信息”的轉換。人類譯者的不可替代性,在于人類有著共同的“全息信息”的理解分享能力。因此語言文字和翻譯都將因人的存在而存在,是人類智慧的表達,從長遠看來,能夠超越人類的智力但難以逾越人的智慧。

              因此,不應恐慌,應有所期。

              語言被分為四個層次:1.信號層; 2.簡單信息層;3.語言感知、感受、交流;4.文化、專業。前兩層是初級翻譯屬于智力范疇,以AI翻譯為主基本上沒問題。當下,計算、數據統計等能力已經可以實現弱人工智能。而后兩層是高端翻譯屬于智慧范疇,今天的人工智能并不能頓悟,人的智慧很多時候是頓悟的,所以主力還是人類譯者。

           總的來說,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語言具有兩大特性,這兩大特性說明語言是智慧的產物、是AI不可超越的。

           首先,在語言學上,語言具有種族性,語言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誕生的,是不同民族對待事情的方法。例子:沙發為什么這樣翻譯呢?為什么不翻譯成帶皮的椅子?因為中華民族的字典里就沒有對應的詞,沙發是歐洲人對待站、臥、起、坐這些事情的處理方法,具有明顯的種族獨特性。語言的種族性是由文化背景支撐的,而文化是一種全息的東西,每一個文字可能都意味和承載著不同的場景畫面,單一的機器純靠文字不能準確表達多方面的內在意義。譯者往往必須多方面考慮再做翻譯(演講人的情緒、表情、語氣、PPT、演講事件涉及場景、觀眾的文化背景等等),這是在全息性的前提下,瞬間合成一個場景,再用一種語言表達出來。而機器翻譯輸入的只是干巴巴的單一信息,輸出的結果自然不會很準確。

           其次,語言是一群人的共識,簡單講就是某事物大家都這樣描述,因此也就這樣表達了。比如“我去兩天”并不是真的兩天,可能是一個約數,這是人的共識,但機器只能翻譯成兩天。共識隨著時間變化而偶然發生,機器短時間內不可能更精準表達出來。因為具有共識性所以語言具有不可論證性,比如“我差點沒摔死”,邏輯上講是死了,而實際上沒有死。因為這是一種習慣性表達,不可論證。


      閱讀文章:積分+1
      男女全黄一级带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