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2018 10:27:00 AM
科幻片《環太平洋》的翻譯成為吐槽點
科幻片《環太平洋》7月31日上映,四天票房近2億元,口碑亦不俗。然而,影片的翻譯成為吐槽點,再度激發觀眾對近些年來進口片的翻譯水準、過度發揮以及理念等的討論。
字幕翻譯人員大多兼職
作為一部以“史詩浩劫”為主題的科幻巨制,《環太平洋》講述了距今數十年后的人類世界,為了抵御海底不斷出現的巨型怪獸攻擊沿岸城市,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等環太平洋國家組建了一個名叫“賊鷗”(Jaeger)的巨型戰甲隊,聯合向怪獸發起反攻。
影片視覺效果震撼,深得好評的同時,一些觀眾在網上對翻譯進行了一番“圍剿”,甚至因幾處明顯的錯誤,質疑翻譯者外語能力不過關。
比如,片中的sortof被當做了softer而翻譯成了“對我溫柔點”,而“香港是人口(population)最多的地方”,也被翻譯成了“污染(pollution)最大”的地方。
外語片的翻譯遭受質疑,這些年并不鮮見。去年的《悲慘世界》,其翻譯被認為“韻味全無,且誤譯多多”,比如英文原意“把旗桿拿過來”,被譯成“降旗”。
業內人士坦言,目前國內進口片字幕翻譯有長影譯制廠、京譯(中影和八一廠)、上影譯制廠三支隊伍,除此之外,字幕翻譯多為具備中英文能力的電影行業相關工作人員,如媒體人、大學老師或者電影公司內部人員,只有個別是專業翻譯。
記者了解到,進口片譯制時間偏短,尤其是分賬大片,一般都是在上映前一個半月才拿到劇本和音像素材,接著利用2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翻譯、配音、審核等多個流程,其中留給翻譯的時間很短。
而相比進口分賬大片,買斷版權的進口批片更沒有外國制片方的譯制把控,翻譯質量更缺保障。
譯者回應稱并非發揮過度
關于《環太平洋》翻譯,“發揮過度”也被廣為提及,尤以“天馬流星拳”為代表。
影片中,美國造的機甲戰士“危險流浪者”在戰斗中使出了絕殺之一,英文原名為“hammerrocket”,中國香港版翻譯是“手肘火箭”,而內地版字幕則變成了“天馬流星拳”。
不少觀眾認為,翻譯者刻意求“接地氣”,發揮網絡、流行特色,卻有過度之嫌。貼近流行熱點的翻譯,一度被認為是對正兒八經翻譯的革新,近年來卻遭遇越來越多的批評。
這也是《黑衣人3》曾遭遇過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HOLD住”等夾雜流行用語和古典詩詞的臺詞,從外國人嘴里不斷吐出,得到褒貶不一的反饋。
巧的是,《黑衣人3》、《環太平洋》的字幕翻譯都是賈秀琰。30歲的賈秀琰原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的一名宣傳人員,在辦公室一位年長同事的偶然引薦下,兼職做起了進口片的字幕翻譯。
對于再次成為話題中的人物,賈秀琰回應稱:“‘天馬流星拳’并非瞎翻,自己是做過一些功課的。
了解到影片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是個不折不扣的日本動漫迷,他在影片中大量借鑒了日本動漫中關于怪獸、機器人的設定,在翻譯‘hammerrocket’這個招式時,我想,用‘天馬流星拳’會不會更形象一些,因為那個動作類似‘天馬流星拳’的招數,用胳膊攻擊。如果我翻譯成了‘詠春拳’,那才叫接地氣。”
她同時表示,字幕翻譯的風格在變化,引起爭議是可以理解的。
追求搞笑往往讓人出戲
如今,相對官方字幕組,“民間”字幕組也在不斷發展壯大,而翻譯環境更寬松,可發揮的空間也更大。搞笑幽默的字幕,一方面受追捧,一方面也被批評。
有觀眾就表示,網絡語言過多或者翻譯者太多自我因素的介入,很容易讓人出戲。
真正高明的翻譯還是離不開“信達雅”,譯者能令觀眾忽略其本身,藏于作品之后而非凸顯其中,才算是高水平,有網友就說:“我不需要有人用‘地溝油’‘Hold住’這種語言,在整個觀影過程中不停提醒我,‘嘿,你看我幽默嗎?我字幕也有笑點’。”
業內人士表示,有時網絡語言對于輕松喜劇類型片來說,確實達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但盲目追求流行語以致泛濫成災,很多時候,讓人欲哭無淚。
——選自:樂文翻譯
樂文翻譯目前是國內專業的翻譯機構之一,公司秉承“誠信 專業”的服務理念,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流服務。了解更多信息:請發郵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電:400-895-6679咨詢。